“与苦难握手言和”,燕之屋《先生》第二期专访“两弹一星”元老魏世杰

先生,不仅是一种称谓,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。可堪先生之名者,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,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、豁达包容的胸襟,任风吹雨打,仍固守信念,将深沉的家国情怀根植于血脉之中。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,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、做人的一盏灯。由燕之屋特约播出的中国之声特别策划《先生》,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、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,本期专访“两弹一星”功勋魏世杰。

人物名片

魏世杰,83岁,山东即墨人,从事核武器研究二十余年,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奖励,独立完成的理论研究《具有内热源的炸药部件的温度场分布》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。退休后作为科普作家,先后撰写《原子小演义》等著作200多万字,创作出版关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长篇纪实小说《东方蘑菇云》《禁地青春》等,并在近百所学校举办科普报告200多场。

01

“粉身碎骨”不是形容词

666275796ecbf

图:总是笑呵呵的魏世杰

魏世杰回忆,第一次在九院看到炸药爆炸是1969年11月14日,“我印象很深,我们叫1114爆炸事件。看不到遗体,全打得粉碎了。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粉身碎骨,我以前以为这是个夸张的词语,实际上在我们九院是真实发生的,就是粉身碎骨。”

魏世杰工作的第五年,四位同事在处理核试验的炸药时发生意外,壮烈牺牲。散落一地的残骸给这个28岁的青年以巨大的冲击,他不知道该如何描述,只是几十年过后,重提往事,他依然会重复同一句话:在我们九院,粉身碎骨,不是形容词。

6662757a5650c

图:魏世杰与同事在青海(右一)

魏世杰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时,并没想过要选择什么职业,只是在决心书里坚定地写下一句话:到最艰苦的地方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。那时,我国核武器研究正面临着美苏两大强国的技术封锁,中央提出了自主研发“两弹一星”的号召。魏世杰被选中,去青海。

魏世杰称,因为这个单位有点特殊,所以是单独通知他们的。“就说你们两个要去从事一个很重要很机密的工作,选拔到我们系里面只选两个人。祝贺你们!”

魏世杰好奇地问,去青海什么地方?去做什么?老师笑着摇头称,“你们的单位很特殊,这些都是秘密。”他说:“那时候去了一万多人,尤其是搞后勤工作的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。我们搞研究工作的从业务里慢慢会领会到,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我们是搞原子弹,它都有代号,像核材料铀235,我们叫5号材料。”

6662757a87ea4

图:魏世杰(左一)与同事在青海

就这样隐姓埋名,5号材料凝结了魏世杰最美好的青春。他所在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,汇集了王淦昌、邓稼先、郭永怀等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。高原反应严重,他们就在氧气罐旁边匆匆吸会儿氧,转身接着去忙碌。

魏世杰至今仍记得,实验出现问题时,邓稼先和于敏毫不犹豫站出来担负责任,也记得王淦昌在台上做报告、台下有人举手提意见,台上台下热烈讨论、其乐融融。

“有一次三次打炮都没有出来,邓稼先、于敏就站出来,说这个事情跟大家没关系,要负责的话就我们负责,我们的方案本身可能有缺陷。九院当时民主气氛比较好,没有上下级的感觉。”魏世杰回忆道。

02

“两弹一星”是一群人的共同使命

就是这群谁也没有搞过原子弹的人,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默默钻研,让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迎来高光时刻。

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。

1967年6月17日,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。

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——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。

6662757ab9c65

图: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。

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接连传到青海,魏世杰和同事们却一次也没有欢呼雀跃过,七载春秋,平静如水。他说,大家都已经习惯了,彼此不谈工作,严守秘密。从没有人分享过成功的喜悦,但喜悦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怒放了千万回。

他说:“改革开放以后,原子弹这个项目,我们国家给我们发奖金,但是我们九院有1万人。大概是八几年了,工资里面突然一个月增加了10块钱。我和邓稼先一样,厨子司机都一样,是10块钱。”

6662757ae760a

图:魏世杰和家人

怀揣这样的使命,魏世杰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科研上。女儿一岁半时送回山东老家,儿子刚过百天,就留给了老人照料。三年一次探亲假,每次回去,俩孩子谁也不认识爸爸妈妈,刚熟悉没两天,就又要分别。每次返程,妻子都是走一路,哭一路。

“这不就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是不是?其中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,无私奉献。”他说道。

6662757b401bf

图:魏世杰和妻子

在此期间,魏世杰先后完成了17项科研成果,让他略感欣慰的是,通过努力大大降低了工作中处理炸药的危险性,这多少解开了一些他郁结已久的心结。

魏世杰称,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,叫有限单元法,国外也是刚刚开始研究,他们的基本上是同步的。“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成果,1978年获得了一个科学大会奖。以前做实验,反复看变化温度,看看裂了没有,我现在从理论上测参数以后就可以计算出来。”

6662757ba85dd

图:魏世杰一家四口

03

和苦难握手言和

1990年,由于母亲双目失明,魏世杰和妻子一起回到青岛老家。本以为可以平稳度日,没想到,先是儿子确诊智力障碍,女儿又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,妻子受不了接连的打击,也病倒了。

当人生的这种打击一而再、再而三发生在魏世杰身上的时候,魏世杰没有觉得命运对他太不公平。他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选择,自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。“我能活到现在,本身就算是比较幸运的了。坚持吧,坚持一段就会有转机了,遇到什么事情就得面对。我自己觉得我有责任,不能放弃这个责任,并且我当时觉得我也有这个能力扛过去。”

6662757bce3c2

图:魏世杰和儿子、女儿在一起。

魏世杰最累的时候,不仅要操心儿子有没有洗澡,有没有偷吃烂水果,还时常被患有强迫症的女儿半夜叫醒,一遍遍去看地板上是不是有一根头发。

让他更提心吊胆的是,刚刚把自杀的女儿抢救过来,妻子又趁他出门,割腕自杀。他抱起倒在血泊中的妻子问为什么要做傻事?奄奄一息的妻子回答,不忍心看他过得那么累。

魏世杰说:“女儿经常不吃饭,不洗澡,也不理发,这个时候就很难过。突然有一天她说,爸爸我要吃饭了,要洗澡了,哎呀,我真是太开心了。就这样,很简单,不需要很多。”

6662757c43afe

图:魏世杰所写的长篇小说《禁地青春》被改编为电视剧《青海花儿》

魏世杰在照顾三位亲人的同时,先后撰写了200多万字的科普著作,接连出版长篇小说,其中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《禁地青春》被改编为电视剧《青海花儿》与观众见面。

有人心疼魏世杰,问他怎么还能挤出时间写作?老人家说,做科普作家,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,如果这些作品在孩子们心里能种下一粒科学的种子,未来可期。而他写纪实小说,单纯是为了记录,记录那些为中国核武事业奉献了青春,甚至献出了生命的普通人。他说:“在电脑上打几个字,写个故事或我的回忆录,脑子就不想家庭的事了,至少这两个小时就放松了,等于充电一样,再回到现实里感到有力量了。”

666275799ad8d

图:每天看书、写作的两个小时是魏世杰很享受的时刻。

除了用文字记录那段特殊的历史,魏世杰还走到舞台的中央,为无数孩子进行科学演讲。讲新科技、新成就,也讲“两弹一星”的历史与曾经。注视着他们的时候,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着光。

66627579cb29a

图:魏世杰给孩子们做科普报告

命运吻我以痛,我却报之以歌。魏世杰现在每天坚持下楼运动,最喜欢一边走一边哼唱着歌。儿子在他的训练下,已经能够自理生活;女儿也再没有自杀的举动,偶尔开心了,还会冲着他笑。单位给他安排了助手,出门讲课,也不怕没人照顾两个孩子。如今,他只盼着能够继续写作,能够健健康康地多陪孩子几年,此生就是圆满。

魏世杰说,就像一个硬币两个面,这面是幸福,那面是苦难,都是不可避免的。世界上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,即使这困难不能摆脱,你也会和它握手言和,和平共处了,就是把它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

6662757a00c51

图:魏世杰在电脑前创作

从事核武器研究二十余载,魏世杰将青春抛洒在戈壁荒滩,埋头耕耘,无私奉献,被称为“核弹老人”,是国之重器、中国脊梁。深耕燕窝行业26载,燕之屋始终坚持“一碗好燕窝,滋润天下人”的初心,以匠心精神和创新工艺,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。2023年12月,燕之屋(股票代码:01497.HK)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,夯实行业“领头燕”地位。由燕之屋特约播出的中国之声特别策划《先生》,不仅致敬像魏世杰一样的大师、智者,更向大众传递他们身上永不放弃的精神与感动。
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https://bj.motor-fun.com/9935.html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4年6月6日 下午4:33
下一篇 2024年6月10日 下午5:07

相关推荐

  •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保障先行抢险救灾 为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坚实屏障

    9月21日,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在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口儿村举办“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”助力灾后重建暨金融知识“进农村”活动。该活动由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牵头,平安集团在京各专业公司积极参与,平安产险天津分公司、河北分公司也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同步参与该项活动。本次活动累计为北京市房山区、门头沟区、天津静海区、河北廊坊市12个受灾村落带去总价值18万余元的生活…

    2023年9月27日
    1500
  • 亚太盛典高奢秀·北京站:李美贤,年仅11岁的时尚新星

    FACEMEMO承办的亚太盛典高奢秀GUCCI kids专场(北京站)大秀于2023年12月31日在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圆满收官。本次GUCCI kids专场(北京站)的举办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、秀出风采的艺术舞台,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,让每个孩子仿佛置身梦想中的艺术殿堂,对“美”和“自我”有更深刻的理解。 在本次专场大秀中,年仅11岁的李美贤展现出了…

    2024年1月29日
    1040
  • 农业循环经济——华宏农堂

    农业循环经济:未来的绿色革命——华宏农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,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。在农业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中,实现循环利用无疑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。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,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,往往被视为负担。但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,这些废弃物实际上是宝贵的资源。农…

    2023年9月25日
    1440
  •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全体大会

    10月26日,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开幕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全体大会开幕式并致辞。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开幕式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主持开幕式。 怀进鹏表示,纵观人类历史,教育对于传承文明与知识,创造美好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。中国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教育传统,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,推动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,教育…

    2023年10月27日
    1540
  • 中华春节符号产业化实业化资本化三极迸发诚邀函

    一、项目背景 中华文明重要的核心元素是吉祥、幸福、平安——中华春节符号。这是中华春节符号重大的历史责任,光荣而神圣,永载史册。 中华春节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,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。为进一步实施中华春节符号产业化实业化资本化三极迸发战略,与各领域的深度合作,特开展线上线下诚邀活动,旨在通过创新的诚邀模式,推动中华春节符号的商…

    3天前
    120
  • 河北秦皇岛:山乡“特产”蝶变记

    从日光大棚到恒温培养室,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现代企业车间,从坐等客商上门到直播带货线上营销……在河北省秦皇岛市,科技赋能、云端助力,正在为山乡特色农业产业带来新变化。 工厂车间“采”蘑菇 在青龙县肖营子镇香菇产业示范园菌种菌棒厂,400平方米恒温培养室内,机械化的架子上,一箱箱菌棒整齐码放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菌香,而过去,菇农们一般是利用日光棚进行菌棒培育。 …

    2023年6月15日
    2020
  • 萃智专利:深化专利培训 为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

    全球范围内,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,尤其是专利权的申请和保护,成为衡量一个国家、一个企业乃至个人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。随着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,对于专利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萃智专利技术(南京)有限公司(以下称为:萃智专利)凭借其深厚的专利服务经验和创新的服务模式,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。 萃智专利:搭建技术创新与专利申请桥梁 萃…

    2024年4月18日
    2040
  • 进博五洲拼图·亚洲篇 | 聚焦绿色智能未来 日本松下续写中国情缘

    低碳智能出行解决方案、 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解决方案、 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解决方案、 ……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, “熟面孔”松下再“放大招”, 聚焦“绿色”“智能”和“未来”。 今年展台两大主题: 一是如何为中国人健康生活作贡献, 二是如何为中国的双碳政策作贡献。 松下与中国结缘于1978年。 进博六载, 松下从未缺席, 不断续写与中国的故事。 -E…

    2023年11月10日
    1420
  • 湖北武汉一男子因嘴馋设18个地笼非法捕鱼,被沿河巡逻民警现场查获

    近日,为全力维护母亲河长江支流滠水河生态环境,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木兰乡派出所常态化开展河堤巡逻工作,现场抓获非法捕捞水产品嫌疑人1名,查获禁用渔具地笼18个。 2023年4月11日傍晚,民警谭垭空带领巡逻小组巡逻至滠水河伍家墩段河堤时,突然发现有一名男子正提着塑料桶,沿着河道收取禁用渔具地笼。“你叫什么名字?桶里的鱼是哪里来的?”民警立即将该男子拦下进行…

    2023年4月20日
    3830
  • 天津聚焦重点群体,充分发挥“几家抬”作用——调动多方力量稳就业

    天津聚焦重点群体,充分发挥“几家抬”作用——调动多方力量稳就业 天津市人社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,截至10月底,天津市城镇新增就业31.92万人,完成全年计划的91.2%。 天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沈超说:“今年以来,天津市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,调动各方力量,发挥‘几家抬’作用,支持加强就业服务,努力提高政策制定和就业服务精准度,特别是在充分发…

    2022年11月20日
    2510